7月27日,反映戶縣農民畫題材的原創(chuàng)話劇《畫鄉(xiāng)》在西安首演。這是陜西省喜劇表演協(xié)會樂歡天團隊繼2015年在央視元宵晚會以戶縣農民畫為素材創(chuàng)作小品《賣畫》之后,精心籌備兩年,再次將戶縣農民畫搬上話劇舞臺,《畫鄉(xiāng)》將成為一張新的文化名片。
戶縣農民畫登上話劇舞臺
“農民畫接地氣,我們生活最給力!”2015年3月5日,以陜西戶縣農民畫為題材的小品《賣畫》亮相央視元宵晚會。充滿陜西風情的小品不僅讓更多人了解了陜西農民的幸福生活,也將接地氣、傳播正能量的戶縣農民畫帶到了全國觀眾面前。
時隔兩年,陜西省喜劇表演協(xié)會樂歡天團隊再次把這一陜西元素搬上了話劇舞臺,創(chuàng)作出話劇《畫鄉(xiāng)》,將進一步提高戶縣農民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畫鄉(xiāng)》以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戶縣農民畫的發(fā)展史為背景,以老中青三代、兩個家庭、5位畫家的生活經歷為主線,透過農民畫家跌宕起伏的人生命運,反映國運昌則畫運昌則民運昌這一主題,重點再現了改革開放后,農民畫家的新生活、新氣象,弘揚農民畫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追求農業(yè)豐收的基礎上,追求精神世界的升華,展現出當代農民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弘揚了創(chuàng)業(yè)奮斗的正能量。該劇語言和舞美突出了陜西的自然和人文特色以及農民畫的美術色彩。
據悉,原創(chuàng)話劇《畫鄉(xiāng)》已入選陜西省委宣傳部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項目、陜西省文化廳重點文化創(chuàng)作項目和西安市委宣傳部文化精品扶持項目。經過十余次的劇本打磨提高,并遵循“演出、完善,再演出、再完善”的藝術創(chuàng)作思路,《畫鄉(xiāng)》力圖創(chuàng)作文化精品,講好陜西故事,弘揚文化自信,為黨的十九大獻禮。
文化自信貫穿創(chuàng)作始終
2016年5月,《畫鄉(xiāng)》完成了劇本第一稿的創(chuàng)作。在1年的創(chuàng)作期間,《畫鄉(xiāng)》邀請全國知名話劇專家、評論家、學者、編劇40余人建言獻策,舉行了6次劇本研討會,并逐步形成了由袁紅、劉文、冀福記、獻樂謀等老中青三代編劇擔當主創(chuàng)的創(chuàng)作團隊。在爭取各級政府支持的同時,劇組積極自籌資金,即便是沒有排練費用和專業(yè)排練場地,演職人員依舊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就連76歲高齡的著名喜劇表演藝術家石國慶也堅持在酷暑天抓緊排練,只為讓《畫鄉(xiāng)》早日與觀眾見面。
談到創(chuàng)作的初衷,《畫鄉(xiāng)》主創(chuàng)、陜西省喜劇表演協(xié)會會長袁紅表示:“2015年我在畫鄉(xiāng)戶縣采風時,被農民畫折射出的昂揚進取、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內涵所感染,深刻感受到農民畫家質樸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他們掙脫困難追求鄉(xiāng)土藝術的生活現狀,并從中找到了創(chuàng)作靈感。小品《賣畫》對陜西、西安和戶縣農民畫做了一個不錯的宣傳,這也是陜西文化軟實力的體現。而話劇《畫鄉(xiāng)》將融合先鋒前衛(wèi)的話劇表演,打造陜西第一農村正劇,更要上升到增強文化自信這樣的高度上來。戶縣農民畫不僅真實反映了勞動人民樂觀向上的浪漫主義情懷,是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而且更是我省具有代表意義的反映農民精神文明和藝術追求的文化符號,是當代農村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先進典范,是西安乃至陜西重要的文化名片,這是我們在創(chuàng)作時始終遵循的藝術方向。”
講述陜西故事 傳承秦人精神
從小品《賣畫》到話劇《畫鄉(xiāng)》,省喜劇表演協(xié)會樂歡天團隊深深植根于三秦大地,挖掘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尋找秦文化的精神內涵。
新編大型話劇《畫鄉(xiāng)》著力塑造了以主人公高茂林為代表的一群老中青秦川兒女,在半個世紀中,一手農耕,一手拿起畫筆,展示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正氣的呵護與張揚。劇中,秦地、秦風、秦韻營造了濃郁的地域特色。袁紅說:“《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戶縣農民畫真實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內心世界、情感體驗及樂觀向上的浪漫主義理想,是最具代表性的現實農村題材的源泉。原創(chuàng)話劇《畫鄉(xiāng)》的創(chuàng)作,就是要講好陜西故事,創(chuàng)作文化精品,宣傳陜西獨特的農村文化藝術,推動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為西安打造文化藝術之都添磚加瓦?!?nbsp; (高山 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