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名“將士”、43個日日夜夜,近千張床位、千余名治愈患者,馳援湖北的陜西“將士”,實現了四個“零”:住院病人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治愈出倉病人零返回、安全管理零事故
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代表發言。本報記者 戴吉坤攝
3月17日,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在回程的車上拍攝武漢的日出。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
群眾打著橫幅歡迎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回家。本報記者 戴吉坤攝
“謝謝,你們為我們拼過命!”
“不客氣,我們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
3月17日清晨,湖北人民用淚水送別了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3月17日下午,陜西人民用笑容迎回了這支馳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醫療隊。
2月4日9時40分,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43名隊員攜帶醫療防護物資和生活物資,搭乘“移動醫院”車輛,踏上了馳援湖北的征程。3月17日15時25分,43名隊員,9輛車,進入商洛市漫川關,踏上了陜西的土地。
漫川關滿目蒼翠、山花爛漫,舊時守望秦楚的關隘,今日與十里春風一起靜默地等候著凱旋的英雄,等著他們回家。
“當大家從湖北進入漫川關時,聽見鄉音,看見家鄉人民敬禮歡迎我們,隊員們個個淚流滿面。”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陜西省人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秦利說。
在武漢的43天,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輾轉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和武鋼青山方艙醫院,累計參與管理床位988張,觀察、治療患者1235人次,被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千里馳援,扛起生命之重
2月4日,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與全國各地20多支緊急醫學救援隊、護理服務隊等快速集結、晝夜奔襲抵達武漢。“在不到48個小時里,我們就到達了武漢各個地區,飄揚的五星紅旗和中國衛生隊旗,不僅傳遞舉國同心的力量,更給武漢人增添了戰勝病魔的信心。”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陜西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馬富春說。
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由陜西省人民醫院43名醫護人員組建而成,包括指揮聯絡組3人、醫療組10人、護理組13人、醫技組5人和后勤保障組12人。醫療隊員專業技術背景廣泛,來自急診內科、神經內科、婦產科、兒科、心理科、超聲影像科等多個臨床醫技專業。
啟用大空間、多床位的方艙醫院,把所有確診輕癥患者統一集中收治隔離,以免造成更大范圍擴散,這是我國采取的重大公共衛生舉措,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至關重要。在過去的43天里,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的隊員們有35天都在方艙醫院,他們是這一創新舉措成功實施的踐行者。
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首先進入的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是當時最大的方艙醫院,共收治近2000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說一點兒也不緊張是假的,要與近2000名患者密切接觸,還要照顧患者情緒,避免出現混亂場面,心里有點兒沒底。但是我們不能退縮,我們互相鼓勵,達成共識,一定要耐心、細心、用心,時刻注意患者情緒。”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陜西省人民醫院急診外科主治醫師朱江勃說。
醫療組每次進艙工作時間在6個小時以上,每名醫護人員要分管100多位患者。接收新患者、查房、下醫囑、書寫病例記錄、篩選需要復查核酸和CT的患者名單、填報藥物服用情況、統計不良事件、安撫開導患者……醫護人員們穿著厚重的防護裝備,承受著面部壓痛、身體憋悶,完成各項工作,從不叫累。“他們不吃不喝也要堅守在崗位,空閑之余反復巡視查看病房,以便發現病情變化的患者能及時救治和轉診。所有的付出都只為了患者能夠盡早治愈回家。”馬富春說。
武漢方艙醫院里的十二時辰
在武漢支援時,早晨6時,牛學智會準時從住所出發前往方艙醫院。牛學智是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陜西省人民醫院手術室護師,他說:“必須提前2個小時出發,進入方艙的準備環節特別多,要仔細做好個人防護才能更好服務患者。”
9時,一天的戰斗號角正式吹響。在武鋼青山方艙醫院,牛學智主要承擔出入方艙人員的監管、協調和輔助消毒工作。他說:“有了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工作經驗之后,在武鋼青山方艙醫院我們就得心應手多了。保護好我們每一位小伙伴才是保護好患者的基礎。”牛學智第一次進艙的時候,給一位阿姨測血壓,阿姨說:“你辛苦了。”牛學智自然地接了一句:“這是應該的。”阿姨卻抬起頭看著他的眼睛說:“都是孩子呢,哪有什么應該的,謝謝你們,好孩子。”牛學智至今都記得阿姨的眼睛,像一道亮光打破了所有的恐懼和不安。他說:“我知道,我們必將凱旋。”
12時,牛學智依然穿著防護服在崗位上工作。“在武漢,工作期間不吃不喝已經成為習慣,似乎穿上‘戰衣’就能忘記饑渴。我在手術室工作時也經常配合大手術,連續十多個小時‘屹立不倒’的經驗十分豐富。”牛學智說。
19時,牛學智下班了,一遍遍洗手、一次次檢查后,他脫去防護服,這個時候,才感覺到身體的不適。“鼻梁、臉頰的壓痕都已經習慣了,最難受的是耳根被口罩帶勒得特別疼。”牛學智說,“但是想到回去就能喝水吃飯了,就特別高興。”
23時,牛學智在被窩里取暖,聽著隊友們或是剛剛下班,或是準備上班的腳步聲,他拿出手機給家人報平安,暢想著回家后的心愿。
在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每一位隊員日復一日的堅守中,他們不僅完成了救死扶傷的使命,還實現了住院病人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治愈出倉病人零返回、安全管理零事故的工作目標。
禮敬和鮮花,鋪就他們回家的路
“陜西的田姑娘來上班了嗎?”“下班了趕緊吃東西啊!”在后來的日子里,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陜西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護師田昕每次上下班都能聽到患者的問候和叮囑。“我還能從他們眼里看到依賴和不舍。”田昕說。
如今,患者全部出院,方艙醫院休艙,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不辱使命、載譽而歸。
3月17日,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服務區,當地交警向救援隊敬禮。“感謝你們的努力,感謝你們對湖北的貢獻,你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請接受我的敬禮。”湖北省公安廳高速交警總隊十堰大隊蘇宏說。
商洛市山陽縣天竺山服務區,當地交警全體列隊,向路過的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敬禮。
商洛市柞水縣柞水服務區,陜西省交通建設集團公司歡迎他們凱旋。
……
接近湯峪療養院時,道路兩側站滿了群眾,他們用掌聲表達對英雄的歡迎。人群中,有人高喊“向抗疫英雄致敬!”,有人私語“英雄來咱湯峪了!”……
接下來,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將在湯峪療養院休整。
3月17日15時20分,陜西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進入山陽縣漫川關,在天竺山服務區,3名隊員合影留念。 本報記者 楊小兵攝
若我歸來
左遠慶
若我歸來,
請不要為我做什么接待。
只想回家好好地睡上一覺,
睜開眼后,
自己還在。
若我歸來,
請不要為我做什么安排。
只想在接著上班的時候,
和同事們打個招呼,
就當出差回來。
若我歸來,
請不要為我張燈結彩。
不開英雄會,
不搞頒獎臺,
我只做了一個醫護該做的事。
所有的付出,
是直面生死的責任,
救死扶傷是唯一的品牌。
吃了這碗飯,
家國自有安排。
“挽狂瀾于既倒,
扶大廈于將傾”
來不及那樣細想;
“茍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
談不上這樣偉大。
時代讓平常的我,
遭遇了疫情,
杏林中人責無旁貸,
我無悔地走上前線,
敬業、救人、報國,
這是父之言訓,
母之叨愛,
一切都是理所應該。
若我歸來,
趕上春暖花開,
我想去看桃紅柳綠,
欣賞高大的英雄樹鮮花盛開。
說好的我不哭,
花也不哭,
在櫻花樹叢的濃郁中,
找個無人處摘下帽子,
讓她們看著我無法無天的樣子,
是不是跟長發飄飄的從前一樣可愛?
若我歸來,
最想吃的是媽媽做的味道。
不是大魚大肉,
不是山珍海味,
只一盤綠油油的青菜,
外加一碟青椒土豆絲,
別無他愛。
若我歸來,
不讓家人和孩子來車站接我,
悄悄地推門,
輕輕地額吻,
默默地看著他們熟睡的樣子,
補上除夕夜的等待,
等待幸福像花兒一樣盛開。
若我歸來,
定要感謝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
因為面對疫情,
個人的力量輕如塵埃;
國家的意志,
白衣戰士的情懷,
全社會的支持,
所有人對生命的熱愛,
像三山五岳巍峨,
像江河大海澎湃!
沒有這樣的力量整合,
就不會有,
我的勝利歸來!
若我歸不來,
也如歸來一樣;
倒下的是軀體,
站立的是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