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開窗見綠、出門入園”,見縫插“綠”建設口袋公園,將綠色擁入懷里。為進一步改善我省城市人居環境,促進解決群眾身邊公園綠化活動場地不足問題,近日,省住建廳印發了《陜西省2022年“口袋公園”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今年年底前,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楊凌示范區、韓城市建成城市“口袋公園”70座以上。
記者從《方案》中了解到,“口袋公園”是指面向公眾開放,規模較小,形狀多樣,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面積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間小游園、小微綠地等的統稱。2022年底前,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楊凌示范區、韓城市建成城市“口袋公園”70座以上。通過建成一批城市“口袋公園”,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推動城市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工作,助力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提升行動取得實質性成效。
《方案》強調,各地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認識“口袋公園”建設對于拓展綠色公共空間、方便群眾就近游園的重要作用,將推進“口袋公園”建設作為持續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舉措。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統籌協調,壓實責任,細化舉措,精心組織實施,切實促進解決群眾身邊公園綠化活動場地的不足問題。同時,推進“口袋公園”建設情況將作為省級園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的考核驗收的重要內容。
《方案》要求,各地要結合老舊小區、單位、商業街區、車站、停車場等更新改造,充分利用城市拆除的違法建筑、臨時建筑和廢棄地、閑置地、裸露土地、道路節點、路頭轉角等,因地制宜規劃建設或改造一批“口袋公園”。要強化歷史文化、原有地形地貌和大樹老樹保護,充分考慮周邊群眾需求,因地制宜配置體育健身、休閑娛樂等設施。要堅持節約型園林建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強化日常養護,加強規范管理,確保群眾用得“舒心”,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記者 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