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视频在线_日韩欧美国产中文_啪啪伊人网_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 - 护士月月和建建完整版小说

top_wz.png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資訊--軍事天地

軍事天地

致敬 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

發布時間:2023-07-28 12:43:35 瀏覽次數:457 來源:陜西日報  分享:


        “犧牲的戰友才是真正的英雄。在他們面前,我不配戴這個勛章。”抗美援朝老兵楊注魁追憶往事,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抗美援朝老兵李世斌清楚地記得7月27日是勝利紀念日。每年的這一天,他都會穿戴整齊,佩戴勛章,向犧牲的戰友敬禮。

        “當時我就是用轟炸機上的機槍,擊落了美軍的噴氣式戰斗機。”7月26日,抗美援朝老兵劉紹基自豪地說。


        “什么樣的轟炸機機組才能贏得勝利?正像我們年輕一代的官兵所說的:飛得遠、突得進、打得準。”7月26日,前不久剛剛參加中宣部授予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時代楷模”稱號活動的楊注魁老人激動地說,“飛出去、向遠海,是我們新時代人民空軍轉型跨越的寫照。”

        70多年前,楊注魁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兵某團前身——中國人民志愿軍空8師的一名領航長,和他的戰友們赴朝參戰,取得輝煌戰績。70多年過去了,這些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已是耄耋之年,更多的老兵已離開我們,但正如作家魏巍寫的那樣:“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值此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沿著英雄的足跡,尋找這些最可愛的人,致敬這些最可愛的人!

        螺旋槳式轟炸機擊落噴氣式戰斗機,開創了世界空戰史上的先例

        “當時,敵人的氣焰很囂張,從我們飛機編隊中間穿來穿去。我們甚至連他們的軍徽、飛行帽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真的是近在咫尺、刺刀見紅。”楊注魁的戰友劉紹基老人用手比劃著說,“我就拿著機槍‘突突突’地左右掃射。敵機離我1000多米時,我就瞄準它。等它到600米時,我來一個短連發。等它到400米時,我又來個長連發——‘噠噠噠噠噠’,終于打中那架敵機。我一直打到它爆炸扎進海里。”

        劉紹基的這一戰績,開創了世界空戰史上活塞螺旋槳式轟炸機擊落噴氣式戰斗機的先例。此戰之后,劉紹基被授予一等功臣和朝鮮人民共和國二級戰斗勛章。

        1951年6月10日,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結束后,雖然美方不得不與中朝方面展開停戰談判,但美方代表喬埃卻對談判毫無誠意。他口出狂言,認為應該將界線劃在鴨綠江邊,并不斷派出空軍轟炸朝鮮北部。而位于朝鮮西海岸、距離鴨綠江口只有70公里的大小和島,就成了“插在志愿軍背后的一把刀子”。

        于是,志愿軍空軍和陸軍配合登陸大小和島的戰斗拉開了序幕。空軍第8師師長吳愷接到命令:立刻奔赴朝鮮戰場,與第50軍地面部隊配合,完成奪占大小和島任務。

        1951年11月6日下午,空8師起飛圖-2飛機9架,在空2師、空3師拉-11驅逐機和米格-15殲擊機的護航下,沖破敵高炮阻擊,對大小和島上的工事和海面艦船目標實施了準確轟炸。這次作戰行動突然、機群配合默契,炸得敵方措手不及,轟炸命中率達90%。

        “當時,我們的空軍體系還不成熟,使用的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制造的圖-2轟炸機,靈活性較差,與美軍的飛機相比遠遠落后。”劉紹基說,“在第二次轟炸時,遭到美軍偷襲。”

        11月30日,空8師一大隊接到任務,轟炸大和島燈塔區。機群進入戰區后突然發現,左前方有30多架美國空軍的F-86“佩刀式”噴氣式戰斗機急速襲來,瘋狂地上躥下沖。

        激戰中,我方3架轟炸機遭到敵噴氣式戰斗機連續多次攻擊,相繼墜入大海。其余6架轟炸機也有5架負傷,但仍保持著投彈密集隊形,組織火力網互相支援,頑強反擊,且戰且進。

        “我當時是圖-2轟炸機的通信長,我們通信座艙的玻璃被擊碎,玻璃碎片打得我一臉血。”劉紹基回憶,他蹲下身子,抱著機槍射擊。

        此次空戰中,我軍有7架戰機被擊落,僅空8師就有15名機組人員為國捐軀。“他們都才20多歲啊,都沒結婚,有些甚至連戀愛都沒談過。”每當回憶起犧牲的戰友,劉紹基都難過不已。

        時任美空軍參謀長的范登堡不得不承認:“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上主要空軍強國之一。”而美國遠東空軍司令威蘭在回憶錄中這樣寫:“中國空軍對我們來說,一直是一個謎,他們好像一個晚上便學會了一切,飛行員只要很少的時間,就能夠空戰。”

        零傷亡擊落37架敵機,傳奇團長帶著他們創造了奇跡

        “‘打中了!打中了!’看到兩架敵機拖著長長的黑煙斜竄入山谷,我們都興奮得大叫起來。”李世斌老人說著呵呵地笑起來,“我們連長張會正是個山東大漢,性格豪爽,當即就沖著司務長大手一揮,‘中午改善伙食,燜大米飯,每人一聽肉罐頭’。”

        第一次參與炮打美軍飛機戰斗,李世斌和他的戰友們既興奮又緊張。可到了晚上,負責搜索的殘骸組陸續歸隊卻一無所獲,大家才知道,原來,當敵機要盡快脫離炮火圈時,飛行員會打開飛機加力,迅速提高速度逃跑。飛機加力會導致燃燒不充分瞬間排出黑煙,有點類似飛機被擊傷而冒煙起火。志愿軍高炮部隊的年輕小伙子們,空歡喜了一場。

        李世斌是渭南人,小學畢業后考上了渭南瑞泉中學。在當時,他絕對算是個知識分子。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美軍強大的空軍力量給我軍行動造成極大困難。黨和國家領導人下決心加快軍隊現代化進程,一方面購買飛機、火炮、坦克等裝備,一方面緊急補充大量有文化、素質高的人員參軍。

        剛剛中學畢業的李世斌響應號召,棄筆從戎。在軍事學校經過短暫培訓后,他被分到西南軍區高炮542團一營一連指揮儀班,入朝駐防清川江大橋。他的團長正是長征時擔任賀龍元帥警衛排排長的賀芳齊。

        “高射炮是一種被動防御的武器,達不到精準轟炸,最初目的主要是保衛空域、實施破壞干擾,迫使敵機無法逼近,從而保護重要地面目標不被摧毀。”李世斌說,發展到后來,高射炮性能不斷提升,達到了主動殲滅敵機的目的。

        有矛就有盾。高射炮兵總是期待敵機來時盡量靠近點,靠得再近點,以便集中火力、精準打擊。而敵機空襲也一樣,為保證準確無誤投擲炸彈,每次攻擊也要盡可能接近目標。

        作為炮群的眼睛,司職指揮儀的李世斌等人處于陣地中心。當敵機來襲時,指揮儀班迅速匯集觀測情況,計算射擊諸元并通過電纜傳輸到高炮群,再由炮手取出定制好引信的炮彈裝彈填發。所以,整個戰斗過程中,戰士們不僅面臨來自敵機攻擊的威脅,還要忍受周圍高炮不絕于耳、震耳欲聾的巨響。幾場仗打下來,他們沒有聽力不受損的。

        “父親年老后,常常聽不見母親叫他。母親一生氣就提高嗓門喊他‘聾子’。這時,父親才能聽到是母親在叫他,但仍聽不清內容,只是趕忙笑呵呵地答應。”李世斌的兒子李強,從小就以自己的父親為驕傲。每當看到這一幕,他的心里總是備感酸楚。

        第一次炮戰雖沒有擊落敵機,但成功擊退了敵人,極大地鼓舞了李世斌和戰友的士氣。這些小伙子,正值血氣方剛、精力旺盛的時候,經歷一場戰斗后,愈發求戰心切,打掉敵機的念頭也越來越迫切。

        第二次,敵機再次瘋狂襲來,從不同角度反復進攻,但還是無隙可乘,只得慌張逃竄。戰士們殺得興起,不依不饒地追著打。連長張會正看敵機遠遁,舉起手中的白旗示意停止射擊。可打紅了眼的戰士們顧不了許多,兀自裝彈打個不停。急得張會正從指揮崗位跑到炮群中央,在隆隆的炮聲中連喊帶罵:“小兔崽子們,知道一發炮彈值多少錢嗎?能這樣糟蹋嗎?”

        經歷幾次戰斗后,整個部隊的戰斗力、戰術素養得到大幅提升。一架、兩架、三架……越來越多的敵機被他們擊落。“入朝作戰5個月,大小對空作戰40余次,我們以零傷亡擊落敵機37架,這不能不說是奇跡。”李世斌說。

        長津湖畔激戰美軍“王牌”,志愿軍戰士偏偏不信這個邪

        月光照在雪地上,分外明亮。欒紹本帶著3個班長對地形進行偵察后,根據地形分工:一個班從左側進;一個班從右側進;他自己帶一個班從正面進,在深到膝蓋的雪里匍匐前進。美軍沒有料到,在這樣的情況下,志愿軍還能夠發動進攻。所以,當欒紹本他們一直前進到距離陣地40米左右時,美軍士兵仍未察覺。欒紹本一聲令下,全排每人一顆手榴彈齊齊地向山包頂部扔去。頓時,密集的爆炸聲響起。緊接著,欒紹本帶著戰士們發起猛攻,只一個沖鋒,就把美軍打下了小山包。

        近10年間,關愛抗美援朝老戰士志愿者、武警工程大學軍事理論教研室副主任蒲元幾乎把業余時間都投入同一件事——尋訪老兵,守護軍史記憶。令他難受的是,這些抗美援朝老兵年事漸高,正一個一個離我們而去。

        “今年過年時,欒紹本還插著氧氣管向我們講述抗美援朝經歷,但6月,老人就離開了我們。”蒲元說。

        1950年11月12日,欒紹本所在的志愿軍第27軍79師由臨江入朝。11月下旬,欒紹本隨第79師急行軍到了長津湖地區的柳潭里,對戰素有美軍“王牌”之稱的陸戰第1師。

        “‘我們偏偏不信這個邪。都是爹生娘養的,他們難道長著三頭六臂不成。’當時欒紹本老人對我說,‘小蒲,咱們中國軍人就要有這種膽氣,專挑硬骨頭啃。’”蒲元說。

        欒紹本帶著一個排偷襲了美軍陣地,還沒有喘口氣,美軍反擊的火炮就打了過來,炮彈異常密集。這樣的反擊速度和炮擊密度是欒紹本沒有遇到過的,頓時,有十幾人傷亡。火炮聲剛停,美軍的反攻開始了。

        容不得多想,欒紹本帶領剩下的戰友撲了上去,硬是用手榴彈又一次逼退美軍。趁著敵軍撤退,欒紹本迅速指揮全排到山包反斜面處疏散隱蔽,躲過了美軍新一輪的密集轟炸,無一人傷亡。

        美軍炮擊剛剛結束,欒紹本立即帶人回到陣地,而美軍的步兵又一次逼近了。用手榴彈再度擊退敵軍后,欒紹本下令不等美軍再次轟炸,沖上去對美軍展開追擊。這個意外的舉動大出美軍意料。因雙方距離太近,美軍炮火無法進行支援。欒紹本帶人一直追擊,迫近美軍的第三道戰壕,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

        “這些年,我在尋找抗美援朝老兵的過程中,感觸最深的是他們身上那股子血性。他們義無反顧、保家衛國的情懷,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精神。”蒲元說,“正像中國人民志愿軍總司令彭德懷在《抗美援朝戰爭工作報告》中說的那樣,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抗美援朝老兵豐功常在,精神永存,他們永遠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向他們致敬!

                                               (記者 鄭斐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