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视频在线_日韩欧美国产中文_啪啪伊人网_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 - 护士月月和建建完整版小说

top_wz.png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經濟--企業商貿

企業商貿

2023年全球秦商大會在西安開幕 郝明金趙一德汪鴻雁林雲亮致辭 趙剛主持

發布時間:2023-09-22 15:23:35 瀏覽次數:260 來源:陜西日報  分享:

9月21日,2023年全球秦商大會在西安開幕。  記者   母家亮攝

        本網訊   9月21日,2023年全球秦商大會在西安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郝明金,省委書記趙一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汪鴻雁,馬來西亞駐西安總領事林雲亮分別致辭。省長趙剛主持。省領導王琳、李明遠、莊長興、徐明非、王海鵬、劉寬忍、范九倫、李忠民出席。

        郝明金對大會開幕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十年來,陜西省委省政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落實“五個扎實”“五項要求”“四個著力”,以新的思路舉措、新的精神狀態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效、邁上新臺階,陜西在全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影響越來越深遠,知名度美譽度越來越廣泛。以廣大秦商為代表的陜西民營經濟人士,把握大勢、搶抓機遇,埋頭苦干、砥礪奮斗,在發展壯大自身的同時,撐起了陜西經濟的“半壁江山”,成為陜西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和關鍵支撐。

        郝明金希望,陜西倍加珍惜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愛,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以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的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倍加珍惜中共中央的關注關懷,抓住用好共建“一帶一路”和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創新突破,奮力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倍加珍惜以民營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機遇,落實落細各項政策,持續釋放政策紅利,以親商、富商、安商的理念,為廣大秦商創新創業營造最優環境、提供堅強保障。希望廣大秦商大力傳承和弘揚“厚德重道、勇毅精進、融創實干、義利報國”的秦商精神,以永不自滿、永不畏難、永不松懈的狀態奮力向前奔跑;放眼世界、放大格局,在危機變局中尋找新機,在時代浪潮中乘風而起,在商海搏擊中實干爭先,在報效國家中成就事業;始終心系家鄉、主動反哺家鄉、積極回報家鄉,當好陜西形象的代言人、發展的助推者,為家鄉富裕、人民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希望社會各界人士多為陜西出謀劃策、牽線搭橋、貢獻力量,繼續幫助和支持陜西邁出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的新步伐。

        趙一德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海內外秦商致以誠摯問候,對廣大秦商為陜西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表示感謝。他說,奮斗的秦商有傳承、有活力、有擔當、有情懷,是基業長青的“老字號”,是走南闖北的“弄潮兒”,是強陜興秦的“生力軍”,是義利雙行的“踐行者”,由衷為廣大秦商的奮斗歷程、奮斗精神、奮斗成就點贊喝彩。

        趙一德說,今年以來,我們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作為根本遵循,以開展“三個年”活動為重要抓手,以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為主攻方向,以構建“六個體系”、爭做“六個示范”為著力重點,明晰推動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路徑、施工圖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當前,陜西軟硬協同的創新生態正在加速形成,聚鏈成群的產業優勢正在加速顯現,內暢外聯的開放縱深正在加速拓展,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正在加速優化,發展舞臺、發展空間、發展前景無比廣闊,是海內外廣大秦商創新創業的熱土高地。

        趙一德說,陜西與秦商命運與共、休戚與共,陜西好則秦商好,秦商興則陜西興。希望廣大秦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搶抓戰略機遇、與時代同行,加大創新力度、向自身挖潛,增強市場意識、和強者過招,支持家鄉發展、讓鄉愁延續,自覺把企業發展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緊密聯系,形成企業發展、產業興旺、實體振興的良好局面。陜西各級黨委政府將始終秉持親商、富商、安商的理念,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穿透式、直達式、保姆式精準服務,讓廣大企業家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發展。

        會上,企業家代表鄭翔玲、南存輝、王彤、張文琪、鐘寶申作了交流發言。世界500強企業及在陜投資的企業代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代表,海內外秦商代表,專家學者、秦商相關社會團體和研究機構代表,韓國、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駐西安領事機構外交代表,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本次大會以“新秦商 勤行天下·強陜西 秦勇當先”為主題,將舉辦新能源產業發展論壇等4場專題活動和“高校校友回歸·助力陜西發展”等4場特色活動。大會征集527個重點招商推介項目,涉及裝備制造、能源化工、航空航天、新材料、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18個重點產業領域。 (記者 母家亮 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