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西安市藍田縣厚鎮水洼村的陜北至關中750千伏第三通道輸變電工程一塔位前,工人使用旋挖鉆機進行基坑開挖。 受訪單位供圖
本網訊 8月30日,長1271公里、動態投資約71億元的陜北至關中750千伏第三通道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是我省建設堅強智能電網、補強陜西骨干網架的核心工程,也是陜西電網建設史上投資最大、線路最長的超級工程。
當下,在陜北,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攜手并進”,展現出巨大的活力與潛力。“該工程2026年完工投運后,將架起我省‘北電南供’新通道,開辟電力保供新局面。‘北電南供’輸電能力將由目前的610萬千瓦提升至1000萬千瓦以上,每年可向關中、陜南地區增加送電量170億千瓦時,對于滿足‘十四五’陜北煤電和新能源送出需求、保障關中及陜南地區電力負荷高速增長需要具有重要意義。”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建設部副主任趙穎博說。
該工程北起榆林神木市朔方750千伏變電站,南至西安市藍田縣白鹿原750千伏變電站,將新建1座、擴建3座750千伏變電站,新建3條750千伏線路工程,沿線共建鐵塔2150基。
工程建設中,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將采用緊湊型、同塔多回、高低腿等技術,大幅度提高輸送容量,節約占地;按照綠色低碳施工要求,全面推廣機械化施工技術,盡可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擾動與破壞;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全面實現工程過程管控智能化、精準化。
工程建成后,陜北750千伏骨干網架將進一步完善,我省將形成“三縱三環”的電力通道。同時,該工程將更好地促進陜北地區新能源發展,保障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延安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建設,每年可替代原煤消耗7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00萬噸。
“工程建設還將有效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投資近200億元,為構建陜西新型電力系統提供強力支撐。”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建設分公司總經理周新升說,“公司上下將頑強拼搏,攻堅克難,爭取早日建成這條能源大動脈,為我省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記者 肖倩 見習記者 張佳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