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视频在线_日韩欧美国产中文_啪啪伊人网_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免费 - 护士月月和建建完整版小说

top_wz.png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綜合--旅游博覽

旅游博覽

神木發現國內最古老骨制口弦琴

發布時間:2018-05-22 17:36:59 瀏覽次數:2831 來源:三秦都市報 

f5a26360e725d983dbdc1e62ef2cc954_img_197_818_273_165.jpg

石峁遺址出土的骨制口弦琴

b4a0457edab64cbdac2133069d0137fb.png


        本網訊 一個石破天驚的考古發現,讓神木石峁遺址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人們把這座興盛年代不晚于公元前2300年、規模大于良渚與陶寺、面積約400萬平方米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的城址稱之為“石頭上的王國”。5月21日,記者從“石峁遺址出土口弦琴新聞發布會暨首展開幕式”上獲悉,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遺址發現了距今約4000年的骨制口弦琴,這是目前國內所見年代最早、數量最多的弦樂器。 
        “石峁遺址位于榆林市神木高家堡鎮洞川溝附近的山梁上,2012年以來的考古工作,已經揭示出石峁遺址的主體內涵是一座包含皇城臺、內城、外城三重城垣的超大型史前城址,城內面積逾400萬平方米,距今約4000年。其中,皇城臺是石峁城址的‘核心區域’,應當具備了早期宮城性質,即大型宮殿、宗廟、池苑及作坊的分布區域。”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介紹,經過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的發掘,石峁遺址考古隊在皇城臺發現了數量巨大、品類豐富的各類遺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重要遺物。非常重要的是,在數以萬計的各類骨器中,還甄別出一批重要樂器——口弦琴。 
        據介紹,石峁遺址骨制口弦琴均出土于皇城臺東護墻北段上部的“棄置堆積”內,為皇城臺使用期間由皇城臺頂部棄置而來。石峁遺址出土的骨制口弦琴制作規整,呈窄條狀,中間有細薄弦片,一般長約8-9厘米、寬逾1厘米,厚僅1-2毫米,由琴鞘和簧片兩部分組成,器身鏤刻舌簧,口弦的樂器特征明顯。初步統計此次發現的骨制口弦琴達20余件,形制多樣,個別琴鞘或鞘頭經過裝飾。最新的測年數據顯示,這些口弦琴制作于距今約4000年前。“中國早期樂器最為重要的發現當屬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距今8000至9000年的骨笛,為早期管樂器。而石峁遺址骨制口弦琴絕對年代距今約4000年,數量達20余件,系目前國內所見年代最早、數量最多的弦樂器。”孫周勇說,與骨制口弦琴一同出土的還有骨制管哨和陶制球哨等樂器,結構完整、特征明確,是中國音樂史上的重要發現。 
        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口弦琴演奏自然藝術家陳志鵬介紹了口弦琴的演奏方式并現場進行了演奏,清脆柔和、抑揚頓挫的琴聲稱得上是天籟之音。據陳志鵬介紹,現代口弦琴是中國最小的民族樂器,流行于我國蒙古族、羌族、回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滿族,以及云南部分少數民族中。國外的愛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北歐拉普人、北海道阿依努人等也擅用此類樂器。(趙爭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