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探求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和層次之間相互聯系的方式,即結構的機理與功能,由此而形成一種新的整體性的認識。所以,綜合不是關于對象各個構成要素的認識的簡單相加,綜合后的整體性認識具有新的關于對象的機理和功能的知識。綜合的成果往往導致科學上的新發現。
謝嵩,又名謝曉云。1903年生于湖南邵陽上車橋(今屬邵東縣),曾當過學徒、染工,1924年入湘軍當兵,1928年7月參加平江起義,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
高志航,原名高銘久,字子恒。1908年6月出生,遼寧通化(今屬吉林省)人。1924年,高志航從教會學校“奉天中法中學”畢業后,考入東北陸軍軍官教育班學習。這一年東北軍擴建空軍,招考飛行員赴法國學習,他把名字“...
郝夢齡,1898年2月出生于河北藁城。早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期步兵科學習。畢業后加入馮玉祥部隊,任第4軍26旅旅長。曾參加北伐戰爭,歷任第4軍2師師長、第54師師長、鄭州警備司令、第9軍副軍長、軍長等職。
趙崇德,原名開奎,又名宗德,出生于河南省商城縣伏山鄉七里山村。他自幼聰明靈巧、秉性剛強,曾入學就讀兩年,后因家境困難輟學。
姚子青,譜名若振,號中琪,1909年出生于廣東省平遠縣。姚子青幼年就讀于本鄉景清小學,后考入平遠中學,讀書期間,成績突出,操行優良。
郭綱琳,1910年生于江蘇省句容市。1929年考入上海公學,并加入中國左翼文學研究會,積極探求革命真理。九一八事變后,她不畏校方阻撓,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號召同學們成立抗日救國會,響應北平、天津、廣州等地...
趙登禹,字舜臣。1898年出生于山東菏澤。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由士兵晉升為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旅長、師長等職。1926年參加北伐。
佟麟閣,1892年出生于河北省高陽縣一個農民家庭,早年投身馮玉祥部隊,因英勇善戰、善于用兵,先后升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1933年,佟麟閣參加長城抗戰,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他與馮玉祥等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
孫玉清,1909年3月出生于湖北黃安縣(今紅安縣),1927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歷次反“會剿”“圍剿”的戰爭,以及紅四方面軍創建川陜根據地的斗...
吳富蓮,1912年生于福建省上杭縣的一個貧農家庭。由于家境貧寒,她幼年時被迫做了童養媳,飽嘗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