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探求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方面、因素和層次之間相互聯系的方式,即結構的機理與功能,由此而形成一種新的整體性的認識。所以,綜合不是關于對象各個構成要素的認識的簡單相加,綜合后的整體性認識具有新的關于對象的機理和功能的知識。綜合的成果往往導致科學上的新發現。
羅學瓚,1893年12月出生在湖南湘潭。1912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后該校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與毛澤東成為同班同學。1918年4月加入新民學會,并成為骨干。
胡少海,1898年生,湖南宜章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早年考入廣東樂昌中學讀書,接受進步思想,對其父兄勒索百姓、欺壓外族的行徑十分憤慨,毅然離開地主家庭,棄學從軍。1921年入嘉禾民軍,后升至連長。1923年...
赫光,原名萬錫紱,字季璽,1902年2月出生在甘肅固原縣楊郎鎮萬家堡子村(今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頭營鎮楊郎村)。赫光8歲入私塾讀書,16歲考入平涼隴東公立中學堂,1922年考入北洋軍閥舉辦的洛陽講武堂學習軍事,開始接...
陳毅安,1905年1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湘陰縣金龍鎮神塘灣。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后經毛澤東推薦于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積極從事學生、工人運動,如抵制日貨、到漢...
20世紀50年代末,長篇小說《創業史》的問世讓中國文學界沸騰。中國文壇的視線聚焦陜西,聚焦陜西的“農民作家”柳青。他潛下身子、扎根皇甫村14年所創作的這部作品,用最接地氣、最親民的視角和語言文字再現了時代變...
6月24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組織成立的“華陰老腔實踐調研支隊”來到陜西省華陰市雙泉村,深入開展華陰老腔調研活動。
劉平楷,字履端,曾用名劉少猷,1902年10月出生于云南省彝良縣角奎鎮(今彝良縣城)。劉平楷7歲進私塾讀書,1917年到昆明省立一中求學,由于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快,是省立一中受到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較早的學生。
劉愿庵,1895年生,字堅予,陜西咸陽人。1908年隨父移居南昌,入大同中學讀書。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后棄學奔赴南京,擁護孫中山。參加學生軍,聲討袁世凱,后一度在川軍任職。1923年初,他參加了共產黨人惲代英在成...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從6月28日起推出12集廣播紀實文學《梁家河》,為受眾奉獻精彩的“有聲版”《梁家河》。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6月25日給新近入黨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寫信,勉勵他發揮好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繼續在從藝做人上為廣大文藝工作者作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