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PPP落地項目超百個
●據福建省PPP試點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提供的統計數據,截至6月底,全省PPP落地項目達到101個,總投資1261億元,占全省錄入財政部綜合信息平臺327個項目的30.9%。其中入選財政部30個示范項目已落地27個,落地率達90%。
浙江:66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7月10日,浙江省集中開工667個重大項目,總投資達8030億元,2017年年度計劃投資1553億元。
上海:確定一體化發展路徑
●7月12日,滬浙兩地有關方面簽訂《關于深化推進小洋山合作開發的備忘錄》《關于小洋山港區綜合開發合作協議》《滬嘉杭G60科創走廊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深化合作加快推進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框架協議》等。
廣西:500千伏桂南輸變電工程投運
●近日,西電東送重要節點、自治區重點工程——500千伏桂南輸變電工程竣工投運。該工程建成后,可為桂林地區增加150萬千瓦供電能力,優化桂林電網結構,提升廣西中北部地區的供電可靠性,為廣西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電力支撐。
廣東:推進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7月11日,《廣東省推進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公布,“十三五”期間,廣東將重點推進對全省或區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公路、鐵路、機場、港航、能源、水利、信息、城建、環保和科技十大類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建設項目543項,總投資約4.8萬億元。其中2017年—2020年投資約2.5萬億元,建成投產一批重大項目,使全省基礎設施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得到明顯提升。
山東:啟動新一輪海洋牧場建設
●山東啟動新一輪省級海洋牧場建設三年計劃,打造集旅游、互聯網等為一體的“海洋生態牧場綜合體”,創建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到2020年,山東省級以上海洋牧場將達80處至100處,水產品年產量450萬噸,綜合收入從1850億元增加到3000億元。山東省自2014年開始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目前省級以上示范區52處,其中國家級14處,累計投入財政資金超過12億元。
黑龍江:哈歐班列運量持續增長
陜西:種植業成農業經濟增長主力
●7月10日,陜西省統計局發布綠色生態建設相關調查報告顯示,陜西省生態農業發展迅速,蘋果、獼猴桃產量雙列全國第一。2016年,陜西種植業增加值1251.57億元,占第一產業增加值的73.9%,成為帶動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蔬菜、水果、茶葉等附加值較高的產業貢獻明顯。2016年,全省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896.18萬噸、茶葉產量6.21萬噸。
天津: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關于培育和發展天津市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意見》印發并實施,將鼓勵和支持住房租賃消費,多措并舉加大租賃房源籌集供應,擴大天津市住房租賃市場規模。到2020年,基本形成供應主體多元、經營服務規范、租賃關系穩定的住房租賃市場體系。
貴州: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533.7億元
●貴州省發展改革委發布,上半年全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533.7億元、增長20.9%,到位資金4853.6億元、增長32.8%,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今年上半年,貴州投資聚焦“強長補短”,大數據、大旅游、大生態及脫貧攻堅、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三長三短”領域,2247個年度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830.4億元,占該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投資的84.5%。
山西:提出優化營商環境九項措施
●7月13日,山西省舉行“優化營商環境”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快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專項行動有關情況,提出開展招商引資簽約項目進展情況摸底工作、招商引資簽約項目任務分解工作、項目落地專項督查行動等九項具體舉措。
湖南:服務業營收增幅領跑中部
四川:加快培養能工巧匠
●印發《關于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高素質產業大軍的意見》,加快培養造就支撐“四川制造”和“四川創造”的能工巧匠。到2020年,全省技能人才總量增加到1000萬,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提高到25%,技能人才供給基本適應一二三產業結構調整變化,對產業轉型發展形成有效支撐。
江蘇:發布創業環境指數
●首次發布的“江蘇省區域市場準入環境指數”顯示,常州市場活力居首位,新創公司中納稅記錄占比最高;工商注冊便利化南京位列第一,新創公司工商全程電子化登記率南京占居首位;開業籌備效率宿遷位列第一,與揚州、鎮江、徐州、南京共列全省前五位。
北京:“開墻打洞”整治提前完成
●北京市發改委亮出前半年成績單:目前全市占道經營、無證無照經營和“開墻打洞”、地下空間整治、群租房治理、直管公房等6項整治任務均提前完成全年計劃。截至6月30日,全市共拆除違法建筑3057萬平方米,完成全年計劃的76.4%。
安徽:開展農業大災保險試點
●安徽省明確在定遠、霍邱、無為等14個縣(區)開展農業大災保險試點,推動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加大對適度規模經營農戶的農業保險支持力度,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試點地區農業保險由農戶、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愿投保,中央、省、市縣財政共補貼保費80%,農戶自繳保費20%。
甘肅:寶蘭高鐵全線開通運營
江西: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江西省制定了2017年省級“中國制造2025”專項資金,用于深入開展綠色制造工程,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推動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綠色化。資金支持內容主要包括綠色化改造專題資金、新產品新技術開發與推廣、工業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以及工業企業節能技改貸款風險補償金項目。
內蒙古:主要工業產品“量價”齊增
●內蒙古自治區經信委發布消息,今年上半年內蒙古自治區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前5個月,全區主要工業產品“量價”齊增,工業利潤、稅收、產值、用電量、運輸量均實現10%以上的增長。
河北:制定旅游公共服務規劃
●印發《河北省旅游公共服務體系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河北將實現全省5A級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通高速公路,4A級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特色小鎮實現二級及以上公路通達,徹底解決景區“最后一公里”問題。加快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建設,到2020年,在環京津、環省會周邊以及太行山、燕山沿線建成50個示范營地。
湖北: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
●制定《湖北省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和《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作為生態文明建設評價考核的依據。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包括7個分類指數、48個指標個體指數。
遼寧: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近30萬戶
新疆:水泥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
●新疆經信委最新信息,全區水泥行業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運行態勢。1月至5月,56家重點聯系水泥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2.6億元,同比增長11.6%。
寧夏:設立“中國制造2025”產業基金
●出臺《關于推進吳忠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快實施制造強區戰略,確保吳忠市成功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為了推動構建新型制造業產業體系,寧夏將設立“中國制造2025”產業基金,吳忠市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和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中國制造2025”產業基金。
云南:工業經濟攻堅戰效果顯著
●7月12日,云南省公布的《工業經濟攻堅戰實施方案》明確,2017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200億元以上,新培育800戶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半年,全省工業企業利潤完成336億元,同比增長1.29倍;非電工業和信息化投資預計可完成1060億元左右,保持兩位數增長。
河南:今年夏糧總產量710.8億斤
重慶:棚戶區改造惠及45萬人
●重慶市城鄉建委發布,2013年以來,全市大力推進各類棚戶區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棚戶區改造1609萬平方米、13萬戶,直接惠及群眾約45萬人。今年確定市級財政補助資金支持437個社會工作服務項目。
海南:“不見面審批”試點項目上線
●7月10日,海南省首批全流程互聯網“不見面審批”試點項目上線,涉及15個單位48個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此舉將更好地為辦事群眾、企業提供服務。
西藏:交通運輸投資188.32億元
●今年上半年,西藏在交通運輸建設方面累計撥付和下達資金87.46億元,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188.32億元。西藏基本形成立體化綜合交通運輸網,交通運輸能力持續提升。
吉林:進一步擴大長吉圖對外開放
●長春—吉林—圖們江地區加強與東北亞各國的務實合作,主動融入環渤海經濟圈,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形成沿邊開放與內陸開放并舉,向東與向南開放并進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青海:2017中國生態環保大會舉辦
●2017中國生態環保大會暨西寧綠色發展論壇舉辦,該會議對于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