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這本是一個后文革詞匯,卻蘊涵著與現實相連的文革記憶。最初(1980年代)被用來指稱文革中出現的樣板戲;后來(1990年代以后)被懷舊情緒驅使著的人們,泛化推廣到用它指稱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精神指導下創作的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政治運動和普通工農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不同時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稱呼,說明兩者在其基本理念、價值取向(社會理想、道德繼承)、創作范式、美學風格上存在某種內在同一性。
施洋,湖北省竹山縣人,生于1889年。1907年考入鄖陽府立農業學堂學蠶科。課余時間他閱讀進步書刊,苦苦尋找救國救民真理。1910年,施洋轉入鄖陽農業中學。1915年,就讀于湖北私立法政專門學校,1917年畢業后與武漢...
1892年,林祥謙出生在閩侯的一個貧農家庭。1912年,林祥謙進入京漢鐵路江岸機車車輛廠當鉗工,1913年轉到工務修配廠當鐵路工人。當時,京漢鐵路是連接華北和華中的交通命脈,有重要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意義,鐵路運...
鄧仲元(1886年—1922年),別名鏗,原籍廣東梅縣,因其父在廣東惠州惠陽淡水經商,從而落戶淡水。
蔡鍔(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近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民主革命家。
黃興原名黃軫,1874年10月25日,出生于湖南善化縣涼塘(位于現在的長沙縣黃興鎮)。
蔣翊武,漢族,湖南澧州(今澧縣)人,初名保勷,字伯夔。我國近現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動家,辛亥武昌首義的主要組織、領導者。
宋教仁(1882年—1913年),字鈍初,號漁父,湖南常德市桃源人,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農林部總長,國民黨的主要籌建人。
彭家珍,字席儒,四川金堂人(今青白江區城廂鎮人),1888年4月9日出生。1906年畢業于四川武備學堂,后赴日本考察學習軍事,在日本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接受孫中山先生倡導的革命思想。
林覺民,1887年出生于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他的成長,恰逢民主革命思想萌芽,自由平等在年少的他心里深深扎下了根。在1900年的科舉考試中,林覺民霸氣地在考卷上寫下:“少年不望萬戶侯”7個大字,以表自己不望...
徐錫麟(1873—1907),男,字伯蓀,又字伯圣,別名光漢子。浙江紹興人,是我國近代著名資產階級革命家。